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4章 弘晖拜师 (第1/2页)
康熙这边最近为着给弘晖请先生教导的事情可谓是cao碎了心,他本意当然是想亲自教导弘晖的,但又担心因为弘晖打破了下头几个儿子之间的平衡,只得悻悻作罢。 其实康熙自己都没意识到,能让他这般上心的,上一个还是太子胤礽。 当康熙将目光投向朝中的臣子时,挑剔的康熙只觉得这些人大多都没有资格教导自己那聪慧异常的孙儿,于是将大臣名册来来回回的翻了好几遍,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 不仅康熙焦心,梁九功也跟着焦心。瞅着皇上来来回回的翻名册,唉声叹气的,梁大公公觉得自己这头发都要愁掉几根。这皇上心里不舒服,下头的人日子就不好过啊。 直到有一日,康熙日常看折子的时候,看到时任浙江巡抚的苏轼呈上来的折子,上奏称江浙地区海患之事已经得以解决。康熙唤来德楞泰,“去,查查这个苏轼。” 德楞泰身为康熙身边的御前带刀侍卫头领,颇得康熙信任,自然是有真本事的,不消两个时辰,便将苏轼调查的清清楚楚。 康熙看着德楞泰呈上来的调查结果:三十三年进士,由庶吉士改授湖北潜江知县,有惠政。时任浙江巡抚,清吏治,正风俗,自奉廉洁,以身作则,治理海水,功绩著显...... 康熙满意的点点头,不过他得再谨慎一些,给弘晖请先生的事情可万万不能疏忽了,“德楞泰,你即刻启程去浙江,暗地里找苏轼身边的人打探打探,看着苏轼是否真的表里如一。” “是。” 几日后,德楞泰带着让康熙满意的答复回来,康熙思忖许久,终于做出了决定。 康熙四十年,康熙帝下旨,调浙江巡抚苏轼回京,授都察院长官左都御史一职。并下口谕命其为四贝勒胤禛嫡长子弘晖之师。 百年后史书有记:苏轼清廉刚正、望正朝端,四十岁时康熙帝下旨命其为乾宣帝之师,惊乾宣帝之聪慧,对其倾尽毕生所学,不拘于书中道理,常以现实之事引导乾宣帝多思善思。乾宣帝为太子时,苏轼任太子太傅,乾宣帝即位,封苏轼为帝师。 苏轼致仕后,乾宣帝时常前往探望,苏轼每每以四盘二碗宴请之,后世谓之“朱公席”。 此乃后话。 …… 四贝勒府。 今日是弘晖拜师的日子,苏轼是康熙寻找许久才为弘晖寻得的先生,刚好今日苏轼抵京述职,康熙便索性将弘晖叫来当着自己的面拜苏轼为师。 宜筠一早就将弘晖打理好,只觉得自己的心跳个不行。苏轼,若自己没记错的话,是前世弘历的先生,这一世康熙将苏轼指给弘晖做先生,这会不会是...... 宜筠用力将脑子里这些想法甩出去,这时候九龙夺嫡都尚未开始,自己更要沉住气,于是便专注的想着今日的流程,看是否有遗漏之处。 另一边。 苏轼坐在进宫的马车里沉思,“大人,皇上此番命您做弘晖阿哥的先生是有何意?” “圣意岂可随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