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不当王_第243、244章 吴国的游击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43、244章 吴国的游击战 (第2/3页)

并无用处的。

    但是如今放在吴国与楚国的游击战中,就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每每楚军大军即将要剿灭一方时,这些个舟兵总会及时出现,将吴国步卒接上舟楫,而后又从容撤退。

    所以,纵是伍举想尽了一切办法前去围追堵截,却始终不及这些舟兵在江淮流域上自由来去接应,所以,这也一时间令他是颇为头疼。

    ……

    一日,李然终于是收到了子产予他的回信。

    其实,这封书信本应该早就到了。

    只因李然跟随着楚国大营四处辗转,几乎每天都在不断更换驻所,所以这封书信自然是要晚了许久。

    子产在信中倒也并未多说什么,毕竟他也清楚李然现在是被楚王给盯上了,许多事情实在也是不得已为之。

    不过,他同时也旁敲侧击的提醒了李然,晋国与吴国的战略同盟乃是维系天下安稳最为关键的一道防线。

    一旦吴国在南边无法牵制住楚国,那么整个中原的处境都将会变得十分的危险。

    他还在信中提及,晋国的中军帅赵武,以及晋侯都已对李然此次跟随伍举出征吴国而感到不满。

    甚至连带着一直与李然关系要好的羊舌肸,也因李然的这件事而受到了牵连,在晋国朝堂上一时成为了众矢之的。

    所以,子产想叫李然得好好拿捏住其中的分寸,既要保全住自己的性命,但又不能破坏了当下局势的平衡。

    其实,子产所说的这些,李然又何尝不知呢?他若如今真能有这般的能耐,那他现在又何必是自寻苦恼呢?

    于是,他赶紧是又给子产回了一封信……

    而后,他这才唤来了孙武,并是一同商议起了对策。

    “先生唤我?”

    “哦,长卿啊,为兄之所以唤你前来,是想与你参谋参谋,该如何尽快结束吴楚对峙?”

    孙武听罢也是心知肚明。吴楚在此多对峙鏖战一日,李然便一日不得安心。

    而且,孙武十分清楚,李然的言外之意其实还有一层潜台词,那就是:如何让两边都以最小的代价两厢罢兵。

    “先生,依武之见,若想赶紧结束与吴国之战,莫不如……”

    孙武话到一半,却是骤然停住了,而后脸上浮现出一丝凝重之色。

    见状,李然忍不住皱眉道:

    “可有把握?”

    不过话刚出口,他便觉得自己这话问得是有些多余了。

    ——

    第244章_终止战乱的法子

    孙武的意思到底是什么?

    其实说来也简单。

    要想赶紧结束楚国与吴国的鏖战,便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尽快决出胜负!

    而吴人他们是断然无法控制的,他们手中有的筹码,唯有楚军。

    所以,为今之计,唯有让楚国得一场“大胜”。

    如此楚军自然会班师回朝,结束与吴国的战争。

    如若不然,以目前吴王诸樊所制定的游击策略,这吴楚两国能在这一带打上好几年都不带休战的。

    因为,既是游击战,吴国所投入的兵力本就不会多。而且凭借着群舒与吴国的关系,吴军毕竟是有群众基础的,只凭借那些个舟兵从中策应,吴军游击的战损自然是极小的。

    所以,吴国大可不必在乎会因连年的征战给国家带来的沉重负担,反而这样的战斗还能一直牵制住楚国,甚至是拖垮楚国。

    而楚国呢?

    楚王刚一即位,而且是得位不正,如今也正需要一个合理的借口来转移国内关于王位继承的矛盾。

    正所谓“留寇自重”,与吴国持续的战事,显然也是一个合适得不能再合适的理由。

    所以,楚王一时半会的,或许也希望能与吴国这样一直消耗下去。反正如今有了舒鸠这一据点,往后迟早是可以自给自足的,所以接下来的补给调度对于他楚国而言,也就成了无关痛痒的事。

    不过是陪着吴国在江淮地区玩玩捉迷藏,顶多就是伍举多受累些罢了。

    所以,这两国一旦分不出胜负,当真是打上几年都不成问题的。

    那最后呢?群舒就此民生凋敝,沦为互相拉锯的站场。而他李然的“名声”也是迟早要败光的。

    而如今唯一能结束这场战争的,唯有是让其中一方彻底获胜。也只有这样,李然才能从这场战争中抽身。

    “只是一旦如此,先生只怕会遭到晋国方面更为严厉的责问啊……”

    孙武也明白,一旦吴国战败,李然肯定会被晋国责难。

    “那……如果是吴国主动退兵呢?”

    李然却是想到了另外一种可能。

    “有没有可能……生擒诸樊,让诸樊是主动退兵?”

    倘若吴国主动退兵,放弃在江淮一带与楚国争夺地盘,那两国的战争便不会持续下去。

    可显而易见的,若想要做到这一点,肯定没有这么简单。

    而孙武一听这话,却顿时是来了兴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