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八章 贪婪的代价 (第2/3页)
路,准备绕道前行。 “轰轰”两声,公路的两侧日军就分别踩中了一颗地雷。 原来游击队员们看到上次日军采用这个办法,于是就在公路的两侧也埋了几颗地雷。 这一下日军有些傻眼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于是又在公路上停了下来。 日军的联队长还是有办法,他看到后退100米路边有地雷,就命令部队再往回跑200米。 他就不相信游击队有那么多地雷,到处都能埋上。 果然他的办法再次奏效了。 日军的行军大队在公路边上跑出了大约1公里,再次上了公路。 日军之所以还是要上公路行军,那是因为路两侧都是庄稼地,走起来深一脚浅一脚的,行军的速度会大大地减缓。 日军在公路上前进了大约3公里,跑在前面的一个日军士兵觉得脚下往下塌陷,知道自己踩中了地雷,他吓的顿时就晕了过去,直接就摔倒在地上。 他旁边的日军官兵们看到这个样子,本能地趴在了地上。 “轰轰,轰轰。” 公路上发生了猛烈的爆炸声,爆炸并没有在踩中地雷的那个士兵的脚下,而是在他的身后数十米的地方。 原来这个士兵踩在了前面的一块木板上,木板是悬空的,被他一踩就翻转了过来。在木板的后面连接着一条绳索,绳索连接在二十多米后面的炸药的引信上,引爆了埋在公路上的炸药。 孙德胜等人跟着徐大龙时间长了,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的对付敌人的办法,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动脑筋,机动灵活。 他们不断总结日军行动的规律,变换了新的打法,这次正好炸中了日军的行军大队。只可惜留给他们埋设炸药的时间太短了,无法埋设更多的炸药。 尽管如此,还是造成了六十多个日军的伤亡。 日军的联队长十分恼怒,他感觉到这些游击队就像苍蝇一样讨厌。他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战将,并没有因为恼怒失去理智。 他冷静地考虑了一下,发现游击队在公路上只会埋设少量的地雷。为了节约时间,也为了保护日军的安全,他把在后面行军的伪军调上来,让他们在公路上打头阵去趟地雷。 果然日军前进了1公里多一点,伪军们又踩中了一颗地雷。 游击队员们根据前面的经验,的确就是在公路上埋了一颗地雷,日军逼迫着伪军继续前进,果然没有再次踩中地雷。 谷嫐日伪军大约又前进了1公里多,就到了前面的岔路口。 这是一条乡村级的道路,是通往马家河据点的必经之路。 日军的联队长猜到游击队一定会在路口上埋设地雷,他派了一名日军的参谋,跑到前面通知伪军,让他们在距离岔路口50米的地方,就跑下公路,绕道上了乡间道路。 日军的大队人马随后也跟了过去。 日军的联队长猜得没有错,孙德胜等人果然在靠近公路的乡间道路的路口上,埋设了地雷。 他们带来的地雷有限,把剩下的都埋在了路口上。 没想到日伪军这次没有上当,那些地雷就再也派不上用场了。 孙德胜留下两名游击队员,让他们等到日伪军走了以后,把那些地雷起出来,留着以后再用。 他率领着骑兵第一中队继续赶到日军的行军大队的前面,想办法再次袭扰日军,迟滞他们的行动。 到现在为止,孙德胜等人已经拖延了日军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从巨马县城里出来的日伪军同样遭到了游击队骑兵第二中队的袭扰,延缓了他们的行军速度。 马家河。 马家河据点的地形比较复杂,这里是丘陵地带。日军的据点设置在穿越丘陵地带公路的两侧的小山包上,不仅射界开阔,两座小山包还能够形成交叉火力,互相掩护。 作为进攻的一方,游击队处于十分不利的位置。 不仅如此,在根据地周围的12个据点当中,马家河据点是较大的一个,里面驻扎着日军的一个步兵中队以及伪军的一个连,还特地加强了一个炮兵小队,兵力较多,火力也相对较强。 战斗进行了一个小时,王承柱指挥着游击队员们发动了两次攻击,都没有能够将敌人的据点打下来。 据点里面的日军炮兵很有特点,他们时不时地向外发射炮弹,对游击队构成了不小的威胁。 王承柱指挥着迫击炮手对日军的炮兵阵地进行打击,奇怪的是没有什么效果。每次炮弹覆盖过去,日军的火炮沉默片刻,一会儿又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