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六章人与人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第4/5页)
现代的汽车开过来,可惜的是时空门太小,车子开不进来啊。 这些铁皮车要是能开进来,那就厉害了,要是能改装几辆重卡,咱们直接开车撞人多好,什么人能抗住重卡车的撞击啊。 不过条件不允许啊,李朝生想着开始研究战车,这战车李朝生越看越有点步坦协同的意思了。 战车前面有挡风板,板子上面可以安装尖刺,车上甚至还能装人,装人的战车三面都是挡板,挡板正好够一个人露头,车内之人持火药枪,后面一个推车的。 到地方了,车内的人就可以用火药枪射击,杀伤力可以说很强啊,而这种车,就是戚继光兵书里提到的偏厢车 而且这种车就算不用,你一字摆开,也足够拦截骑兵的了,多摆上几辆,箱车后面的人完全可以发挥出火器,与弓箭手手长的优点。 而戚家军大规模战斗的时候,一般都是偏厢车在前组成车阵,阻挡敌人骑兵的突袭,让骑兵不能如履平地,然后摆上一排鸳鸯阵,后面配上弓箭手,当然了高配版是配火枪手。 敌人冲锋而来被偏厢车拦住,这时候火枪手提枪就射,瞬间让敌人人仰马翻,战斗力可谓凶猛异常,唯一的缺点就是消耗太大,这武装一支部队,足够武装好几只相同人数的部队了。 这种消耗,对大明王朝来说是不允许的,皇上想要组建,可是朝廷诸公是不会给钱的,户部一天到晚哭穷,皇帝瞪眼拿不出一分钱。 当年戚继光在位时,之所以能有如此实力,主要是张居正的支持,若是没有张居正的支持,一切都白费。 明朝不是没有科学家,徐光启,赵士祯,都是大才,但是没人能用啊,那时候朝廷若是支持研究火枪,明朝说不定已经可以研制出燧发枪,甚至是后面更加先进的枪械,不这不准确,准确的是,其实明朝已经有人研制出燧发枪了,只不过随着明朝灭亡而被满清雪藏。 李朝生想到这里放下书,不知不觉天都黑了,李朝生看了看远处,不由感叹,这大明王朝是该灭亡了,大明其实什么也不缺,忠臣有,能臣也有,科学技术有,甚至现在土豆,番薯都传进来,徐光启甚至在京城推广过。 结果没推广起来,明朝百姓不认这东西啊,百姓们太穷了,他们没有任何敢于尝试新鲜事物的勇气,徐光启就是把土豆苗,番薯苗送给百姓,百姓也不敢种。 因为任何新鲜事物后面都代表着风险,而明百姓没有抗风险能力,一旦失败了呢?一旦种下去没长出粮食,那今年我们家所有人都要饿死,谁敢赌。 是,你徐光启种出了高产的粮食,可是如果万一,你这种子不适合我们家地呢?我们种麦子,种水稻,种高粱交了税,稍微忍一忍饿不死,可是种了你的新粮,颗粒无数咋办? 于是得到的结果就是俺们不试了,所以这土豆,番薯,根本推行不下去,老百姓不认,其次各大粮商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有从中阻挠的,自古物以稀为贵,如果你这粮食产多了,我们粮商就不挣钱了,所以种出来的土豆,番薯,没人收。 按照张居正改革的一条鞭法,农民交税,全部用白银缴纳,不允许缴纳粮食,这新粮食没人收,银子都换不来,咋交税? 说白了徐光启想要推新粮食,没有得到朝廷的大力支持,或者说有些大粮商后面站着的就是朝廷诸公,新粮食会影响朝廷诸公的赚钱,当然不能被允许了,这个年代并不是说你能给老百姓带来利益就是会被支持的。 那是要能给朝廷诸公带来利益才能被支持的,这东西再好,影响了朝廷诸公的收益,那就是不该出现的东西,至于百姓死不死,与我何干。 所以老百姓不信任,朝廷不支持,徐光启不失败,谁失败,结果几十年后,这两样东西逐渐让天下老百姓试验出来,是好东西,于是乎大家都吃饱饭了,并且鼓吹出来一个康乾盛世,你说没有土豆地瓜,这盛世还是盛世吗? 李朝生想着自己汤沟镇的新粮食,其实如果自己没有保底政策,比如承诺一亩地一百斤粮食,恐怕汤沟镇的人对待这新粮食也会非常警惕,并不会轻易尝试种植。 这个时代老百姓对土地的慎重,与思想的顽固是现代人很难理解的,他们甚至宁可要一亩地一年三四百斤的麦子,也绝不想要一亩地一千斤的玉米,因为麦子他们种过,他们祖祖辈辈都种过,稳定。 而这玉米没种过不稳定,就像是咱们祖辈无比向往公务员铁饭碗一样,尽管现在搞自媒体的很多人赚到钱,也经常听到一些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对其评价是不稳定,连五险一金都没有,不像公务员铁饭碗。 你一个月七八万的工资,就是比不上公务员的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