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35、首映 (第2/3页)
成的火势、她脸上有不少碳迹。 神情慌张、恐惧、还伴随着急促的喘息声。 女孩以旁白的形势,陈述着电影的背景、实事。 声音跟开篇相似。 但更为稚嫩。 “轰炸了二十多天” “金陵到底被日寇攻破了” “那是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 “我记得” “那天所有人都在跑” “好像永远也跑不出那场大雾” 在这个长达十秒的镜头后,女孩带着另外两个同伴钻出浓雾,在奔逃中,镜头切换到了另一侧;那是几个弓腰慢跑在战场上的军人,看不太清他们的脸,但从他们的模糊身影上,能够感觉到事态的严峻,而后就是一大片的“难民”逃窜,拍摄的都是难民的后背,脚步—— 最后是一匹白色的马,拖着镂空马车疾驰,路很窄,女学生听到马蹄声,匆忙走到路边——马车上,载着一车女人,穿着华丽,带着微微的风尘气息; 而当马车刚巧从三个女学生身旁路过时,挂在马车最外边的琵琶与路边的,因战火而废弃铁门的铁片发生碰撞;琵琶弦那里是铁片的对手,就好像预示着,这些风尘女子的结局。 “噔、噔、噔!”三道琴弦段开,就像是划开这场战争的序幕。 伴随着那刺耳的弦声,女学生下意识侧身,短发遮掩了她的右眼,但左眼那对战争突如其来的茫然无措就那么明晃晃占据整个大屏幕! 下一秒,马车撞击烟雾里,一个满目疮痍的城市、战场就那么赤、裸在众人眼前! 电影的背景、事态,就在这简短的一分钟里,被女孩略带茫然、恐惧的方言表述的清清楚楚。 而就这短短的几个镜头,就迅速将观影人都拉近了电影里。 哪怕是完全听不懂华夏金陵方言的老外,通过字母和电影镜头、女孩的情绪,也不免被感染、被导演所呈现的电影镜头所吸引。 “呼!” 这几个镜头陈凛是一口气看完的,一直到马车撞进大雾里,他才长长吁了一口气,就短短一分钟,他只有两个字表达此刻心情,“过瘾!” 不愧是庄和,太精彩了! 二号各人情绪都不大相同,大多数人都是被这几个镜头震撼到了,除了“导演”对镜头的表达能力,还有即将揭开的一场战争;但还是有少数老外皱起了眉—— 这种镜头对于他们某些钟爱文艺片的群体而言,不是多么值得推敲的,但想着“庄和”二字,他们还是耐着性子,沉下心来继续观看。 电影还在继续。 十几个穿着藏青色棉服、剪着童花头的女学生突然闯进了镜头,为首的男子数了一下,被队伍里的女学生告知,少了三个同伴。 镜头再转,一个穿着教堂神甫服饰的,头发黑白相间的教职人员也在朝着这一片废墟赶来,随着他出没,不停有子弹在他周围落下。 在逃窜中,突然地,一片横尸遍野,就那么突然出现在眼前! 触目惊心。 伴随着枪支声、以及后面的日寇,他只能是从身前的一堆尸体上跨过去。 他冲入大雾,再冲出来的,是那三个跟同伴失散的女学生。 这是一种镜头切换的艺术表达。 伴随着轰炸、枪声、女学生恐惧慌张的喘息,惊叫,当翻开由各种废弃麻袋、遮盖物搭建的临时避难坑,里面躲满了人,女学生恳求他们收留,但无人愿意给她们让出一隅,哪怕一隅栖身! 画面再转,女学生们已经躲进了破烂的装甲车炮筒里,本以为能就此躲过,没想到,附近却传来了日寇声响,此外,年约花甲的教堂神甫,也在慌忙逃窜中,靠近此地,就在他发现躲在炮筒里的三个女学生之时,他也被日寇发现了! ……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电影开篇便以一段旁白、十几个镜头切换将故事的背景、矛盾平铺直叙地揭开,剧情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众人觉得沉重压抑的同时,又有种不自觉被“导演”镜头故事吸引的亢奋! 三个女学生跟神甫意外生存下来,让捏着一把汗的观众们小松了一口气! 紧接着,十四五个穿着华夏旗袍的女子从远处走来,走近眼前与这座战争废墟形成鲜明对比的教堂;在这满目疮痍的灰蒙、土黄的构图与色彩下,更是大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