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好武夫_第470章 团长大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70章 团长大宋 (第2/2页)

战时,掌军的文官,三品起步。而这些领兵的军将,五品都没有,六七品算高,七八品正常。

    为什么会是这个局面?就是韩琦那一句,军将拥军……从宋开国皇帝赵匡胤黄袍加身开始,接着就是一个“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这两个故事简单来说,第一个是赵匡胤如何成皇帝,手下一众军将,拿着皇帝的龙袍硬逼着给赵匡胤穿上了,非要让赵匡胤当皇帝,这就有了宋。具体细节不做讨论。

    然后,成了皇帝的赵匡胤请一众军将喝酒,说,万一哪一天,你们的部下,也逼着你们把龙袍一穿,让你们也当皇帝,那该如何是好。

    一众军将闻言,喝完这杯酒,都不领兵了,回家过日子去了。

    这故事,是宋军事制度到如今这个模式的一个开端,什么开端?就是没有高层军将了,高层军将都被杯酒释兵权了,只有中层军将了。

    以后虽然有一些反复,比如战时,自然还得有各种高层军将来统一调度指挥,但往往战事结束之后,军队又会成为原先的样子。

    就好比狄青,他是做过那种领兵的高层军将的,但最后,其实也是一个杯酒释兵权。西北之地,还是满地是团长……什么种愕、折克柔之流,起初就是这样的团长而已。

    韩琦所问,就是问狄咏是不是想恢复满地是“军长”的制度……这一点,很敏感,很复杂。

    因为一个团长,大团小团的,三五千人马,他没什么威胁,并没有真正造反的能力。

    一个军长,几万人马,那就不一样了。

    军将,没有互相统属关系,那就自然会在指挥调度上有问题,甚至配合上也有问题,这是其一。

    其二,如果就算来个文官领兵,西北分了三个省,省与省之间也有问题,比如这个文官是永兴军路的名头,那秦凤路与河东路的边军,就不好指挥了。所以大战的时候,一个文官还得兼几个省的名头,带着几十个团长打仗。

    这也给武官带来了问题,那就是武官皆是团长,他只有这个职位与眼界,缺乏一种大局观,大局观从来都是锻炼出来的,更屁股坐的位置息息相关,你不能让一个州县的军事长官去谋划三个省的战局战略,这是苛求。

    但大战起来的时候,又要让这些各地团长来谋划纵横整个边境的战局,上面还有一个并没有亲历战场的文官。这么一堆人指挥大战,商讨大战略,不出问题才怪!

    所以这种制度,也间接把宋朝武官的素质给降低了,把大战的指挥水平也降低了。

    这也是狄咏发现的问题。

    狄咏要干什么?

    他要把军与政彻底分开,这是其一,其二,就是真的要培养一些高级将领,培养一些军长司令,所以必须要在基层集合兵权。

    这是什么制度?军区制度,战区制度。加上最前面的各地州府的武警部队制度,意思就明显了。

    但这事吧,若是不用点技巧来说,在皇帝面前,在韩琦等诸多相公面前,肯定说不通。满地军长走,一个个武夫,这能睡着觉?佩奇粉嘟嘟的大宋好武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