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33 (第1/2页)
一旦开始弄这些东西,那就说明那些文人已经开始“闲”下来了。老者道,“走吧,你们不是一直都在找我么,现在我自己站出来了。”他倒要看看,这个大秦能够自大到各种地步。“巫……”老者的离去让其余的匈奴奴隶们不安起来,很快的,讲台之上就过来一个青袍少年接手了白袍少年的讲课进程。“大家安静一点,接下来我们需要学习……”北方边关外,已经开始飘飘扬扬的下起了雪,负责守卫城楼的将士们穿着厚实的皮衣,时不时的用望远镜眺望着远方。不同于以前光秃秃的城墙,现在的长城之上已经搭建了炮台楼,是用来给霹雳雷火和弩车挡潮的,同时也为他们阻挡了外界的风雪。他们不敢松懈,因为传染病一事,他们的精神一直紧绷,生怕一个不留神,那些病源就来到了他们大秦附近。非常时刻,面对来历不明的外来人们,他们不会手下留情。只是北方边关这地方,原先就只有一个匈奴大敌,匈奴人现在大都成为了他们大秦的奴隶,他们现在的这个职位已经不再像之前汇报的那么频繁,一天天的见不到任何人影都是常事。边关警戒,内陆的精神就没那么紧绷了。火葬场的出现让百姓们纷纷把自己曾经夭折过的孩子们火化之后入土为安,夭折的孩子不能上族谱和享受祭祀,现在能埋葬在他们的旁边他们已经非常的感激了。除了那些父母们,一些老人时常在公墓的区域转悠来转悠去,他们买不起那种很华丽的大棺材,死后被埋葬在这块干净的公墓中也不错。就是公墓只接受火葬的人,一人一个小盒子,分外的节省空间。不少忧心自己身后事的老人们都感叹到,朝廷真贴心,真是把他们的一辈子都给包了。以后的孩子们都能进学堂读书认字,有天赋的还能往上走,人年轻的时候可以进施工队和各种工厂,就是老了,也有公厕、公墓等各种只需要他们坐着看守的职位。现在更别说,花点小钱,就连他们一直最cao心的身后事都给包了。“人这一辈子为什么生儿育女?还不是为了等老了以后能得到他们的照顾么,现在大秦有了火葬场,我们只需要交一笔钱做好登记,等死后自然就会有火葬场的人来处理我们的身后事,再也不用担忧儿女能不能教育好,以后孝不孝顺这个问题。”儿女长大后如果不孝顺,自然会有朝廷法度来“招呼”他们,而老人们以后再也不用为了一口吃的喝的,而不忍心对孩子们进行包庇,默默的承受着。人为什么提倡孝顺?因为如果不提倡,将会有很多人做出不孝的事情。但是很多人并不能分清楚“孝”的界限,而这,就需要大秦给百姓们开智。对于法家来说,百姓开智就意味着他们会更好的管理,同样的,人聪明了,会钻漏子的也不少。这样一步步的,法家可以让大秦的律法变得更加完善。对儒家,百姓们开智无疑是对他们教育事业的最大肯定,给他们带来成长的同时,也会带来继续前进的动力。其余百家又何尝不是这样,只有人多了,他们的思想才会得到源远流传。而对于朝廷来说,让民间百姓们开智可能是一件看似很愚蠢的问题,开智以后,有了独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