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410 (第2/2页)
什么问题。”赵如熙看了看。这报纸跟现代的报纸差不多大小,也照着她原先提的建议,分成了几版。第一版总结了一些跟女子有关的律法条例,下面还写了两个相关案例。第二版宣扬了女子念书识字的重要性。还有两篇“知识改变命运”的事例报道,不过隐去了真实姓名。第三版则比较轻松,讲了一些生活小窍门,还写了两个菜谱。第四版则是一则连载的话本。这话本的风格,赵如熙一看就知道是出自许雪之手。内容上没什么大问题,就是排版上有些不足。古代是竖行书写习惯,所以这报纸上全都是竖行排版,又没有边框与插图,就显得十分刻板,完全没有美感可言。最重要的是这份报纸是手抄报,全部是用漂亮的簪花小楷抄写的。赵如熙一看就心知肚明了。她问道:“是遇到印刷上的问题了吗?”崔夫人毫不意外她的聪颖。她点头道:“对。”她指着报纸道:“如果字太大,报纸的内容就太少;可如果字这么小,在印刷上就有问题。而且你说的边框与插图根本弄不了。看来看去,就只能用雕版印刷。偏咱们的销量又小,如此一来,成本就高了,能买得起的人少,也就失去了咱们办报的意义。”第462章王记印坊这时候也有活字印刷了。不过活字刚出现的时候,并不比雕版的成本更低。每版印刷需要人排版且不说,因为一般用的都是泥活字,一个字烧制出来,印刷不了多少遍,字迹就模糊不清了,需得重新烧制新字。木活字亦是如此。铜活字的印刷次数倒不错,但这么一套制下来,一次投入的成本太高,一般的作坊都不敢制,生怕生意不好,自己经营不到赢利的那天就倒闭了。另外如果有图案,或是想要把字印得小一点,活字印刷根本没办法做到。反倒是雕版印刷,一个石雕版刻出来,只要印刷的次数多,成本就降下来了。比如四书五经,因为需求量大,不怕卖不出去,印坊都会用雕版。但不管用活字还雕版印刷,成本都是昂贵的。在历史上,直到1450年,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铅锡活字和油墨,并制出了第一架印刷机,印刷成本这才降了下来,从而推动了当时的欧洲文化繁荣和整个社会的进步。现在,尚德长公主她们就面临了这样的问题。像女子报纸这种,一旬一刊,因为针对的是女子,这时代女子识字率又低,开始的时候能卖出百来份就不错了。就算不赚钱,一张报纸也需得卖上一、二百文钱,除了不差钱的贵族女子,有几个平民女子舍得去买报纸呢?如果只发行一百来份报纸,她们倒是可以采取手抄报的方式进行。但她们的初衷是让所有识字女子都能通过报纸获取知识,从而自强自立。发行的数量少,就起不了多大作用。而想要发行量大,就得印刷。于是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报坊不能收支平衡,也意味着它走不远,恐怕办过几期后就夭折了。这也是古代没有报纸的原因。它完全受客观条件限制。朝廷倒有邸报。在中国古代,宋时邸报都是手抄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