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00章:打造大明轨道的可能 (第3/3页)
。 面对陛下的责备,刘和惶恐不已。 不是他不想找,实在是不好找啊。 其实传过来的画像和女子身份,刘和已经有十多位了,不过尽数都被朱元璋给否定了。 感觉总是差了那么一点。 曾经大明皇室的嫁娶,基本上都是马皇后负责,朱元璋向来没怎么管过。 现在皇室子孙们,也是由宁妃负责。 不过大孙的情况特殊,之前宁妃也不知道,所以一直都是刘和在找人。 朱元璋只是随口一说,也没真的要去惩罚刘和,更多的是对大孙的关心。 朱英去火药司的事情,自然瞒不过朱元璋。 且朱元璋对于火药司,可比朱英关注度要高得多。 自从叶月清进入火药司对于火绳枪的研发,统筹全局后,每天火药司的情况,都会事无巨细的传到朱元璋这里。 这些天以来,朱元璋对于火绳枪的研发进度,也是极为满意,这可比他之前造火统火炮要快得太多了。 原来朱元璋还觉得,这些火绳枪估计要到了明年方可初步装备军中。 但是按照目前的产量来说,到明年开春出征倭国的时候,便就能直接装备上了,直接投放到战场使用。 想到这里,朱元璋笑着说道:“这些个倭国,早些年实在是气到咱了,这次咱大孙造出这等神器,务必要让这些倭人知晓厉害。” “传令冯胜,这老小子最近也没啥事干,给咱督造海船去,须得在明年开春前,造出足够出征倭国的海船。” 明初,大明建国的时候,元代所开的大运河,在山东境内一段的会通河,因黄河决堤而被淤泥给堵塞了。 当时从江南输送到北平及辽东的军饷,依赖于海运。便是由汤和负责督造海船。 后来便是靖海侯吴祯,在太仓小北门建立苏州造船场,铸造大型海运漕船。 不过吴祯洪武十二年就病逝了,追封海国公后,有因被追认为胡惟庸党派,除爵。 海禁后,海船的铸造逐渐就不是重心,转而到生产河船方面。 现今出征倭国,便是要重新铸造,全部铸造肯定来不及,还是要将一些漕运的大船,改造成战船使用,配上足够的火炮。 ...... 朱英回到皇宫的时候,距离晚膳还差些时辰。 去禁卫训练所在溜达了一圈,便回了坤宁宫。 就现在而言,老爷子没给他什么休息的时间,在坤宁宫的书房里,无论朱英批阅多少,次日秉笔太监郭忠,都会贴心的帮其满上。 所以一旦有空闲,朱英就会批阅奏章。 批阅奏章看似繁琐,却也是能够最快了解到大明目前各地的基层情况。 按照现在的制度,奏章的上报,已经包含了哪怕是下县的县令。 每月,县令都要上报自己县城目前的情况,直接传达到皇帝这里。 大明有一千四百二十七个县城。 这也就意味着,单单是正常的工作情况汇报,至少就有一千四百二十七份,这还仅仅只是县令。 往上走的地方负责官员,都必须进行汇报。 且这些报上来的情况,若是朱元璋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就会安排御史过去巡查。 这便是为何,在洪武年间,朱元璋的权力影响如此之深,因为他的谕旨,是真正的到达了县里。 县令能够直接和皇帝沟通,在内心里自然有更多的敬畏,在上奏县城内的情况时,也不敢肆意描绘,毕竟所有人都知道,陛下可是贫农出身。 对于百姓之事,指不定比县令还要懂。 朱英才进书房,秉笔太监郭忠就递来一份情报。 朱英打开一看,是关于燕王朱棣和晋王朱棡的情况。 燕王朱棣以为自己做得神不知鬼不觉,然而杀戮百姓,坚壁清野之事,在情报里写得清清楚楚。 看完之后,朱英倒是没有多大的感觉。 朱棣能够有这般手段,他也不意外,毕竟就后世里,这可是永乐大帝。 只是看完手里,对于燕王和朱棣的一些用兵情况,还有军队的军备,后勤,节制等等。 朱英突然就皱眉起来。 他现在就现在的大明而言,在战争上,行动的时间,是非常缓慢的。 就现在而言,针对于沿海倭寇,一切还刚刚开始。 按照时间推算,大量的倭寇应该已经聚集沿海了,而燕王和晋王这边,除了部分军队,周边的军队都还没全部整合。 古代进军,本来就缓慢得很,全靠士兵步行。 想到这里,朱英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想法。 或许,可以将畜力轨道先修建出来。 ******执笔见春秋的大明皇长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