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16章:我大明未来可期 (第2/3页)
道:“如此遥远,一旦过去便是拖家带口,有流放之嫌,我怕很多人,会对此心存顾忌。” 朱棡的话倒是没错,目前别的地方不说,至少在朝堂上的官员们看来,这跟着去海外藩国,与流放何异。 这一去,便就是一去不回,埋骨他乡。 谁不想落叶归根呢。 “放心吧。”朱英笑了笑。 “读书人在这天下,还是很多的,而且并不是说没有科举入仕的,就一定差到哪里去,朝堂上这么多官员,又有几人是真正科举入仕的,这关键,还是要看个人。” “或许科举考不上,但在治理地方,教授学生,施以教化这块,将会有不错的能力。” “对于三叔而言,拉人去藩国,那自然是多多益善,哪怕是群酸儒,也是非常不错的,当地的土著交换过后,也是非要有用的劳力,人口才是关键。” 听着大侄子的分析,朱棡有些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真要说懂没懂,终究还是一头雾水。 文化入侵这样的手段,对于热爱打仗的朱棡来说,还是有些难以理解的,不过知道大侄子会帮自己拉人就行了。 “只是刚才皇侄所说,好像是所有藩王,都能够参与的吗。”朱棡再次问道。 他想要的,就是在倭国,狠狠的压制燕王朱棣一头,现在大侄子这么说,似乎并非他独有。 朱英解释道:“三叔的想法,侄儿还能不了解吗,人才招募的事情,自然是所有叔叔都能参与的,毕竟是由朝廷牵头举办,若是过分的话,会有失公允。” “不过三叔无须担忧,这次在海外建设藩国,我麾下群英商会,将会提供最大程度的支持,不仅仅是在钱财上,包括藩国建设,人才培养,更是包括军备,甚至是在战争上,情报上,都会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 听到这话,朱棡顿时就开心了起来,甚至走过来拍了拍朱英的肩膀。 “三叔这后半辈子,就交给皇侄了。” 像是朱棡这种,最不喜欢的就是管理内务,听到朱英在内政各方面都会有安排,他自然就放心了。 朱棡是吃到过甜头的,在浙江沿海那边平倭的时候,除了打仗,他什么都不用管,所有的一切,群英商会都会给他安排好。 甚至是各种宣传,美食,情报,粮饷的准备。 可以说在浙江沿海的时候,很大程度除了军队外,全部都是群英商会在弄。 也是朱棡生平第一次,在进入到某个县城的时候,竟然受到了百姓的夹道欢迎。 那种感觉,倍儿爽。 朱英看到朱棡这边,也算是比较高兴。 对于倭国三藩,朱棣那边肯定是不用多想了,很大程度上会对群英商会进行排斥,估计要等到了倭国后,经历那么一段时间的悲惨日子,才能够认清现实。 而朱棡这边,便就是朱英远程cao控了。 跟自己打造没有什么区别。 在这其中,朱英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 若是以大明的名义,则很多人可能阴奉阳违,甚至是各种背叛都有。 但若是以自己个人的名义,或者说群英商会的名义,反而即便是几年不管,在忠诚这块都很难有什么变化。 或许这就是大锅饭和小碗菜的不同吧。 送走了朱棡后,朱英正准备批阅奏章,突然想起一事。 对旁边的伺候的司礼监秉笔太监郭忠问道:“早朝的时候,我看到齐泰回来了,怎么都这个点来,他还没有来我这里述职,你去看看,是什么个情况。” 郭忠躬身道:“老奴遵令。” 齐泰在一个多月前,是被朱元璋调到朱英这里,算是给朱英先行推荐的内廷班子。 朱英在见到齐泰后,就安排去了河南查看土地兼并的情况。 那里的瘟疫导致饥荒,自然会出现地主兼并土地,对于事情的严重程度就让齐泰以御史的身份去查探。 今日早朝的时候,齐泰就回来了。 到现在下了早朝,还没见人,朱英就有些疑惑了,这才派郭忠去了解。 朱英开始批阅奏章。 奏章,虽然是出自官员之手,在讲述的时候,难免会有春秋笔法的存在,但至少对于大致的情况,也会有个了解。 目前朱英所批阅的,便就是山西和河南相关的奏章。 河南这边的奏章,目前的情况还是有部分饥荒问题,这跟之前的瘟疫脱离不开,不过在奏章上,是看不到任何和土地兼并直接有关的事情。 留心的话,还是能从一些细微处发现的。 比如在某本奏章中,有位知县简单的说了两句,当地某位大豪绅报备开设粥厂,救济百姓。 看似有表功的意思,可深思细品下,不难猜测,这位豪绅怕是已经兼并了太多的土地,这是出来做一波善事,好在县城里多些名望,保全自身。 在大明这个年代,名望这东西看似虚无缥缈,却是很多官员都忌惮的,名望大望族,很容易就可以通过举孝廉的方式入仕,当地官员都要给三分颜面。 良久,郭忠回来了。 “回禀殿下,齐主事在下朝后,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