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58.初级货币论 (第1/3页)
将铜钱运往倭国!? 咱大宋深受钱荒之苦,三令五申严禁铜钱外流,燕王居然要主动往外送? 南渡后,朝廷每年能铸造的钱甚至都不到以前的二十分之一,通常都在几万到十几万贯间徘徊。 一百万贯那可是十年都未必铸得出来,就这么一次就送出去了,妥妥的败家子啊! 殿下作为大宋皇储,怎么能做出此等损害我朝利益之事呢? 可殿下如此信重自己,我似乎不该去质疑他啊。 赵鹤云欲言又止,一副便秘的表情。 赵孟启瞄了他一眼,不由失笑,“你是不是觉得,不该把铜钱给外国?” 赵鹤云见燕王都捅破了,也不再藏着掖着,“属下确是这么想的,殿下也应该知道我朝钱荒之困啊,为何还要如此?” “哈哈,看来你还是太年轻。”赵孟启倒是不恼。 娘咧,你自己比我还小一岁呢! 赵鹤云暗暗一翻白眼,在座的其他人也感觉燕王倚小卖老的样子多少有些滑稽。 却听赵孟启说着,“首先,咱们说说钱的本质是什么。” 钱就是钱,还有什么本质? 耿直伍琼等人一脸迷糊,不过赵鹤云和江万里等人却被勾起了兴趣,很是好奇的看着燕王。 “人活着,就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当无法自给自足时,就会通过与他人交换来满足需求,最初是简单的以物易物,但这有很大的局限性,需要彼此正好互补才能产生交易,于是人们就开始用把能满足普遍需求的货物来作为媒介进行交易,比如粮食布匹等大家都用得着的。” “这类货物作为媒介时,其首要作用就在于流通,因此可称之为通货,那为了利于流通,通货既要有公认价值,还要方便携带和耐久保存,于是金属就成为了最优选择,把金属制成特定重量形状,就诞生了钱。” “有人说钱是万能的,因为钱可以交换到任何货物,而这是基于金属本身价值,所以一开始是按重量来计算。” “但人们渐渐发现,钱除了用于流通,其实并不具备实用性,也不需要具备实用性,所谓饥不能食渴不能饮,可只要大家都公认它的价值,其实重量成色都不会影响它的流通作用。” “达成这个公认价值,可以是大家自觉承认,也可以是规则制定者强制大家承认,也就是官府可以用实际价值较低的物品来制成钱,因为无论是含铜十成,还是含铜三成,或者是铁,甚至是一张纸,当官府制成一文钱后,它们的购买力是一样的。” “当然,官府必须保证这个公认价值的稳定,否则大家就会嫌弃,甚至拒绝使用这样的钱。” 接下来,赵孟启继续向大家阐述简陋甚至有许多缺失偏颇的山寨版货币论。 其实,这时代的人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些,只是没有成系统成概念的表述而已。 听赵孟启这么一说,大家渐渐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特别是江万里这种经常接触经济的老官员,更是感觉豁然开朗。 “殿下之意是说,钱本身的价值或成本低于它的面值时,更加具备流通性,若是等于或者高出,反而会让它退出流通,也就是说,现在铜价远高于钱值,于是无论朝廷铸造多少铜钱,都永远无法满足流通需要。” 赵孟启点点头,“是的,假设一个百姓手里的钱,有交子、铁钱、铜钱,那他一定优先花掉交子,铜钱留在最后,也就是劣币逐良币现象。” 这话很容易理解,因为大家在日常中都是这样做选择,即便在后世,同样的纸币,人们也是喜欢先把破旧的拿出来用掉。 赵鹤云作为首任银行行长,对钱也是做了不少功课的,此时也有感而发,“南渡以前,朝廷铸钱含铜将近七成,因此坚牢耐磨损,形制规整、字迹清晰,铜制致密,而且很少有砂眼、气孔、缩孔等缺陷,正是因为品质优良,所以为四夷共用。” “南渡之初,高宗虽然定下制钱含铜六成五的规矩,但到了绍兴末年,所制铜钱含铜却不到五成,到后来铸钱质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