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54 (第2/2页)
/br>周遥这二叔当初就是京城里紧随富家子弟步伐第二批下海倒腾买卖的个体从业者。自从八十年代末开始,就往来于东三省和北京、广东之间,从倒腾大米、特产干货,再发展到倒腾木材和废旧钢材,越折腾越富。现在已经老有钱了,开个小轿车,走哪儿都拎着一只“大哥大”,比砖头沉,能砸晕人。就这两天,手里的“大板砖”刚换成摩托罗拉第一代翻盖手机,时不时掏出来“啪”的一翻,生怕旁人不知道。而周春城身边摽的那位,本地土话叫“尖果儿”,还非要让周遥喊“小婶儿”,显然不是原配,就是某一任傍家儿。周遥四年前来北京时,他的婶婶还不是这位呢,一晃四年,都不知道换了几茬,走马灯似的。“傍大款”这个词,也是从这时开始时兴并让人理解的。歌厅迪厅不查身份证件和年龄,有人带着进去就成。“找个带宽沙发的雅座。”他二叔一进门就跟经理吩咐,很阔气地左手搂着小傍家儿,右手搂着大侄子。才转过一道门,那里面“嗡”的一声,迪斯科音乐震耳欲聋,红色和绿色的大灯柱来回地往眼球上扫射,特别躁……外面一个大房间是迪厅,年轻人跳舞蹦迪的地方。再进到里面的一栋大房子,是歌厅,还是雅座的形式,客人以沙发茶几的形式坐在下面,台上有乐队唱歌,还可以唱卡拉ok。这就是最早的有钱人k歌的地方了。那时候北京孩子还都没听说过“麦乐迪”和“钱柜”呢,资本主义奢侈享乐的那一套靡靡之音,刚刚从港台吹进广东,再悄悄地吹到北方各地,还没有蔓延到太夸张,没有量贩式的ktv包房。他们来的这家就是最好的。周遥二叔是常客,当班经理亲自过来招呼两句,还坐下陪聊陪喝几杯,说“您大侄子长得真精神,小伙真帅,来随便唱歌吧。”“您还要唱歌啊?”周遥咧了个嘴。“唱啊!”周春城说,“想吃什么东西你随便点,你想听什么歌,乐队也给你唱。”周遥翻开酒水单一看,啊,两个苹果削吧削吧摆盘子里就要二十五块?“算了,叔,我还是回家啃苹果吧。”周春城在傍家儿面前有意嘚瑟,就上台唱了一回,然后又唱。那一阵鬼哭狼吼,高音扯破喉咙地喊,肩膀乱抖,其他客人都要起哄了这人才下台来,驻唱乐队接手了舞台,开始唱摇滚串烧。“行不行,你叔叔我?”周春城问周遥。“您这嗓儿,”周遥笑,“我听过比您唱得更好的。”“你叔我年轻时候,嗓子也可好了,我这不岁数大了么。”周春城吃着苹果。不是岁数大的问题。周遥很诚实坦率:“叔,您唱情歌,‘安妮我不能失去你,安妮我不能忘记你,安妮我用生命呼唤你’,还有那句,‘她的背影慢慢消失在风中,只好每天守在风中任那风儿吹’,这些词儿您唱,我们谁信呐?您自己信不信啊?……我觉着吧,您肯定不会在风里等着谁还任风吹、吹、吹,您就不是那种人。”哈哈,傍家儿先拍桌笑了,直接比了个大拇指:“遥遥,精辟,说的太对了。”周春城皱眉:“哎周遥你……你小子还敢说我了,你长本事了。”周遥还憋着后半句没说呢,叔叔您就是那种“前任小婶儿还没消失在风中您已经风一样地奔向下一任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