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21 (第2/2页)
对抗赛选手时,在压力等念头浮现脑海之前也只是心想:[好!看来得好好努力喽!]心里并没有特别讨厌的感觉。至少那个时候是这样啦……要说是为什么的话……因为广海就读的小学,没有被称为运动会“高潮”的接力赛这种东西。‘咦?为什么?’看着孩子带回家的赛程表,每个家长一开始都百思不解。‘没有接力赛的运动会根本不叫运动会啊!’——有没有这种反应是另当别论,但是当家长回忆自己童年时的情形后,不禁诧异于竟然会有把接力赛拿掉的学校运动会。‘这样的运动会,“一定一点也不好玩。’即使如此觉得,除了接受也没有其它办法。为什么没有接力赛呢?学校解释说——那是囚为跑得快的孩子会被选上是一定的,但是那之外的孩子(……说得极端一点,就是龟速型的)就算想要参赛也当不上代表选手……的样子。也就是说,每年都让极少数的孩子感受到优越感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据说是这样。‘……这……这会不会太蠢了?’虽然还不到想说出这种话的程度,但是——总觉得这个“平等”的理论似乎错了。如果真要说,用比较极端的方式来讲就是……‘那就连学力测验和成绩单都一起取消怎么样?’……会演变成这样。将学力排除在“平等”的精神之外——这不是什么台面话,而是公然的事实。即使学力不代表一切,但是就因为人生被名为“考试”的优劣过滤器区分出等级,不管是家长、孩子、还是老师,个个都活在压力之下。这世上“不平等”的事比比皆是。只因为小学属于义务教育的一环,就有必要执拗地坚持齐头并进的“平等”吗?只要生而为人,当然就会有擅长与不擅长的东西。有喜欢看书的孩子,也有讨厌看书的孩子。有擅长绘画的孩子,也有画得很糟的孩子。有擅长体育的孩子,也有体育很差的孩子。有各种会与不会的“基准”,不也是件好事吗?这不就是所谓的“个性”吗?什么都得和大家一样才是更奇怪的事吧?既然如此,与其一个劲儿的在口头上宣扬“平等”,培养学生认同多样化的人格与思考的“宽容”才是更重要的事情不是吗?但是这种事嘴巴上说就是很简单,要真正实践却相当困难(……呼……一口气滔滔不绝说了这么多话,差点喘不过气来)。运动会这种事情,本来就是全员一起参加才有意义。话是这么说没错,但各自以自己的能力相互竞争不也有其必要吗?不要说什么既然这样,让擅长跑步的孩子参加赛跑不就行了。如果只是接力赛,应该不会产生什么问题才对。虽然不中听,但是对某些孩子而言,只有体育场是他能发挥的空间。有的家长也会以此为乐,开心地为了运动会而一大早起来准备便当,兴冲冲地带着塑料椅到学校占位子去。对于这一年一度的“乐趣”,就不能用比较弹性的态度去面对吗?——以上,并不单是自家孩子不擅长念书、只对运动拿手的家长的意见。如果只因“平等”的美名之故就将赛跑取消,这个社会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