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六章昏君 (第1/2页)
养心殿里,兽角香炉里,名贵的香料缓缓燃起青烟,薰得内外皆香。 林正阳坐在榻上,执黑子,与通玄对弈。 边上几步之外,有一名垂手而立的文官侍立着,一言不发。 塌下,通着地龙,用铜管烧热水,顺着管道,运输热量。 此举对煤炭的消耗量着实有些大了,就算家大业大的林正阳也为之心痛。 是以,仅仅只有少数几个殿堂里有着供应,而且也只有晚上通上一两个时辰。 这时,就感觉到塌下渐渐升温,渐渐不需要穿着厚重的衣服,只穿着单衣。 当然,通玄身有修为,不惧这点寒暑气温变化,有无这个暖气实则都是一般无二。 “本王重实务,轻诗书,蔑视礼教,厌恶儒术,向来喜好谈论利益,是天下一等一的俗人。” “世人爱好诗书,不过是想以此进身,做官掌权罢了,科举制度,本该为国家简拔人才,却沦为儒家一言之堂,实在是荒谬!” “有蜀中名士,谏言本王,欲开科举,选拔官吏,定诗书为典·······本王却不愿如此。” “本王要的,是能理政,通庶务的亲民官,不是那种五谷不分,四体不勤,只懂空谈大义,实则百无一用的书生!” “爱卿,可有教我?” 通玄思忖了片刻,缓缓开口道: “儒家向来一家独大,由来已有,非一朝一夕乃至于一朝之功。” “然则殿下手握重兵,值此乱世,当为新朝定下成例,科考项目,唯殿下一人独专,大可不必在意所谓鸿儒。” “此时若不能定下成例,日后更加难行。” “王上自是无人敢违,然而王上子孙却无有王上之威,到时难免为儒教把持朝堂。” 林正阳颔首道: “爱卿所言甚是,是该早早定下,以免为子孙忧。” “我意编修《治政书》、《农经》、《算经》、《百工》、《商君书》、《山河河图志略》为主要经典,选拔官吏。” “废除等级制度,以评分制度为主,按照答题程度给予分数,总计满分一百。” “县试通过三场,分别是算术,地理,农术,都及格者取为童生。” “童生可入书院,按入学年齿就读,一年后再考,分别有特殊编纂的教材,如及格后,获准参与郡试。” “郡试有六场,算术,国语,物理,化学,地理,农业,六科,唯有六科皆为合格者,方可录为秀才。” “秀才,即锦绣之才者。” “秀才之上,虚继续进学,在郡中学府深造,三年后可再考州试。” “州试增增添商务、政务、百工三科,九科皆为合格者,可录名举人。” “举人依旧不授官,需要参与公务员考试,每次只按缺取人,由上到下,按总分高低取用。” “即便如此,经考核之后,也只能从最低的公职做起,不可能如同过往一般,直接授予官职。” “公务员考试,每年开考三次,并不在首府之地,而是各郡之内按需录用。” 林正阳相当于将公务员考试,和九年制教育提了上来,实际上跟科举制度大同小异,无非是考试内容不一。 “殿下,不可啊!” 一旁侍立不语的一名老臣,扑通一声就跪了下来,不断地叩首,血丝渐渐染红青砖。 然而无论是林正阳还是通玄,都不加理会。 任凭他哭天抢地,都是毫无所动。 “治国之策,在于轻徭役,减赋税,藏富于民。” “亲贤德,远小人,行清明之政。” “修德行,兴教化,则仁义道德大行天下。”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 “唯我儒学能治国,唯我儒学能兴邦啊!” “殿下,不可废儒学啊!” “殿下,若废儒学,天下必乱,国家必亡啊!” 声声泣血,如杜鹃哀鸣,这老臣重重磕在砖上,额头血迹斑斑。 通玄先是不理,听到后来却是大怒,出口呵斥道: “住口!你这老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