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第455节 (第1/6页)
海宁八二二事变的时候,我的家乡成了人间的炼狱,易先生在《葫芦七子》中描绘的邪神鬼姑,与现实中的东洋侵略者的佞行合而为一了。当时祖父母狠心抛下我走了,我数次欲凭一己之力冲出海宁,最终还是求到了鼎鼎大名的易先生眼前。 (作者补叙:后来才知此时谢公馆已出售,售给有名的华侨酒商王元良先生,惜乎五年后又被东洋人强占,后来亦为公民党高官私邸,建国后由政府主持简单修缮,成为新一届区政府的所在地,八十年代区政府搬离此处,谢公馆成为易先生一家的纪念馆。) 我为生存第一次来到谢公馆,我平生最敬仰爱戴的易先生,缩在廊上哭得像寻常小姑娘。此后方知伟大人物未尝不会脆弱,只不像寻常人那么长久的脆弱,或者被脆弱打倒以致一蹶不振。我常因自己家庭的惨淡生活,觉得人生的痛苦无日不如是。可是有同样经历的易先生,挺过了人生中的诡谲黑暗…… 常听闻谢公馆是慈善门庭,我总疑心有沽名钓誉的情形,然易先生跟她家姊吴女士皆亲善,且是对佣人、听差和保镖都有的亲善,而她们家世、能力、才貌、成就,样样不输于我这种自作聪明的人。我与她们坐同一架飞机离开海宁,在机上亲见不止一人来献殷勤,易先生跟吴女士疲惫凝重,勉强应付,依然不失礼貌风度。我平生最厌恶对所厌者保持风度,这又是我这自视甚高者不及她们的了。 到楚州往星汉团结大学报到后,易先生带我住在裴树炎先生家,为我置办了两件新衬衫、裤子和皮鞋,还将他丈夫陆浩云先生的冬衣,分出三套给我说是有备无患。 我当时想起姑母销声匿迹便无提,问易先生姑母为何忍心抛下至亲消失,易先生热忱宽慰我并平淡地推测,说姑姑必有不得已的情形。我心里莫名其妙地好受多了,我想这是因为说话的是易先生。 易先生在星汉先忙应酬后则休养,还寻隙关心我生活和学习上的事。她很快就发现我挑食厉害,最初在饭桌上就不吭声。有天晚上我跟她一起散步,她先问了我学习上的得失和经验,忽指着院里的一棵古老榕树,问我晓不晓得为何榕树比人长寿。 我自来最厌恶生物,自然不知道。她说长寿的榕树永远努力向下扎根,所以遇到雨水不足的年份,它的庞大根系能吸收到深远的地下水,而那些yin雨太盛的年份,它发达的根系就像给洪水分流的小河,能使这棵榕树忍受两三个月的淹涝。 讲完这榕树的故事她就笑:“人生的起伏顺逆,就像自然界的干旱与洪涝,树木抵御天灾靠发达根系,发达根系却是平常默默长起来。这个兵荒马乱的年月,少年人要有聪明的大脑,同时也必须有健壮的身板,这两样就仿佛是榕树地底下的发达根系……” 其实家人也劝我不许挑食,我听得耳朵生茧也不愿改,即便八二二时我被家人甩在海宁,挑食的少爷脾气依然不愿意改。可是易先生这样会循循善诱,我就觉得非改掉这坏毛病不可了。我父母数年后再见到我,我的个性变得他们都认不出,他们总感叹社会真能磨炼人…… 易先生还笑评我是完美主义者,一件事若条件和能力做不到完美,我宁愿不做也不愿做得“差不多”。她不急于批评我而建议我读名人传记,特意从裴先生书房寻了数本给我。我读完名人传记便明白先生用意:每个婴儿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人的技能跟思想都是从环境中得来的,只有不断体验不同的生活环境,在做事中不断学习、反复纠错,做事才有可能接近完美。所以说,因为做不到完美便不做是愚蠢的,盲目追求完美容易变成眼高手低、碌碌无为的人。 易先生外表像是我的同龄人,我心理上却将她视作亲长,觉得她比我的真亲长样样都强得多,怪不得我姑姑乐嫣往日念培英总爱提她。若是世间再多些她这样的能人,多些她丈夫跟她姑姐这样的人,我方信这里还是真善美的人间,若不然,这就只是妖鬼横行的恶世了。 可惜易先生他们稍后由星汉南下梁州,我还在星汉团结大学里念书。他们一离开我总觉得太孤独,好像谁在思想上都不能与我匹敌似的。 在星汉团结大学的头一学期,我除了学习上独占鳌头,性情上也改造了不少。我从前因家庭琐事苦闷难纾,有时脾气急躁常易给人难堪,放在往年便是自知错了也绝不低头。可是想起易先生对我的谆谆教诲,我自己举一反三地想,健康和智慧是我地下的根系,群众关系自然也是我的根系,我总不可以孤僻到自绝于群众吧。于是我跟人冲突后若自觉是我错多,便主动跟别人说话,对方若原谅我便是我的朋友,若不原谅我也不能再低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