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234 (第3/3页)
思,一句话,一切听皇上的。他***,老子生的女儿自己却做不了主,真***泄气。”冷无为说完就摇头出去,看他手上拿着骰子,就知道不干好事去了。 话说杨纯虽然在中路军吃了大亏后,在战略上却是最大的赢家。虽然损失十五万精锐,可却得到了二十几万宁国的降兵,正好弥补了损失,况且所缴获的战略物资也大大的多余损失的,尤其是三国同盟已经是名存实亡,在西线一带已经没有任何威胁,不至于三面包围。 而且大汉军队虽然打了胜仗却开始往回撤,不敢像以前那样张的太开。而北魏则关门自保,就算有战机他们也不敢出战。三国同盟起初的积极防守抵抗,现在只沦为两国的被动防守,只等敌军来攻。 杨纯不愧是杨纯,兵力虽然后撤,但依然是有板有眼,在三城防守问题上,明升暗降换掉守将,以自己的人代替其位置。并把一部分兵马混淆在二十万北魏降兵里,使其分散训练,达到兵力归自己所有的目的,前线兵力达到近八十万。 此后,派一大将高猛率领近三十万大军从后方开始西征,趁宁国元气未复,再一次削弱其军事实力,达到他们再也没有反击的余力。另一方面抽调都城十万精锐补充到前线,保持原有的军事势力。 由于土地都是靠战争得来的,在地方行政上,杨纯实行开仓放粮,赈济穷人,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深得百姓欢迎,在一定的程度上稳定了民心,但他做这些的目的并不是怎样去搞好民生,而是一切为了战争做准备,所以他并没有削弱地主豪绅的势力,反而还加强同他们的关系,形成以那些豪强来统治百姓的网,稳固自己的统治。 杨纯之所以能安心外出打仗,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伪宁的宰相尹奇,此人博学多才,见闻广博,也是大汉人氏,因考场黑暗,屡试不中,而出走宁国。此人最大的心愿就是声名达于天下,所以并不计较为谁卖命,只要能一展所才便可。 在机缘之下,他遇到了杨纯,两人都对大汉朝不满,相谈之下甚欢。杨纯胜于战术指挥、与敌决战沙场;而尹奇则善于治国安邦、富民强国。尤其在选拔人才方式上他更是能力出众,所选出的人才不论身份、地位、出身,他都能用尽其才。后来尹奇在朝野的名声与杨纯平齐。当初杨纯出逃,建立伪宁,能在短短几年之内,安定民心,其中多亏了尹奇卓越的才能。在内政上,可以说没有尹奇,杨纯想带兵出征,根本就不可能。 杨纯的军事才能和尹奇的政治才华,二人是一武一文,共同奠定了伪宁的基业。在分工上,他们互不干涉。杨纯从来不过问政事,他只需要做的就是拟好物资单,交给朝廷让他们拨放即可,而尹奇也从来不过问军事上的得失。需要奖赏了,杨纯自然会提名单上来,照批即可。而每攻占一处,尹奇都会派官员来治理,杨纯也同样准批,二人配合十分的默契,彼此互相信任。 但在外朝之间,往往忽视了这个重要的人物,所以有知杨而不知尹,哪知杨尹不能分之说。 第284章出人意料 永元九月五日,伪宁国攻县陷宁国的东线重镇,阴山城。在此前这一段时间里,北方基本保持着相对和平的态势。大汉占了大便宜后,就开始收缩兵力,囤兵丰城。(丰城,是北魏东边的一座城池,与重镇古城相居一百多里。) 宁国阴山城被攻破的消息传来后,冷无为再也坐不住了。他可不想让杨纯把后方搞安定了,再个他较量。他现在必须要破坏现在对峙的僵局,但离城北方一百多里地的是杨纯的五十万大军,硬碰那是找死去的。 宁国不但没有帮上忙,现在还拖累了整个局势。伪宁之国地处荒寒,所产粮草够不上大军的需求。这也是大夏当初为什么会失败,它就是发动所用的军队,可粮草够不上用啊。杨纯攻破大夏的都城,就是围城,使其无粮,其军自乱。如果宁国被杨纯吞并,则就有后勤供给的保障,宁国不但有以前拥有前宋、唐等国之富饶土地,又有历年各位皇帝当政时积留下的财富。 现在杨纯打的就是这个注意,自己带兵牵制大汉和北魏的兵马,让手下的大将领军西征。如今阴山城被攻破,宁国在东线可以说已经没有办法再防了,能防的也只有角关,那是离都城不到三百里的最后一道关口。 “大将军,西征相当顺利,高猛将军派人来报,他说十日内就可以攻克角关。”武卫将军卫夫道。 大营帐内,杨纯笑呵呵的对现在的战局甚为满意。“高猛不愧我对他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