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三章可怜天下父母心 (第1/2页)
不管是现代战争,还是古代战争,后勤都是极其重要的物质保障。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充分说明了后勤物质的重要性。 屯田在后世并不新鲜。 早在西汉时期,汉文帝就用罪犯,奴婢和招募农民的手段,戍边屯田。 到了汉武帝时期,便开始调发大批戍卒在西域屯田。 但是,那时候的屯田,主要集中在边陲,方式比较简单,就是军队屯田,而且规模也比较小。 真正大规模的屯田,要从曹cao开始。 公元196年曹cao击败了颍川汝南的黄巾军,夺得了一大批耕牛、农具和劳动力。 枣祗和韩浩建议曹cao设置屯田,政府将耕牛借给百姓,用于农耕,并按规定收租。 曹cao采纳了这一建议,任命枣祗为屯田都尉,在许昌周边招募百姓屯田,兴修水利,当年就收获了万斛粮食。 屯田制的实行,不仅为曹cao军队解决了军粮问题,还对安置难民,恢复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当时的社会,由于战争连年不断,造成了大量的难民。 社会生产力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土地荒芜,人口锐减,粮食短缺。 灾荒年间,有的郡甚至出现相互换孩子吃的现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这是来自曹cao《蒿里行》的诗句,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真实写照。 一方面是大量难民食不果腹,一方面是大片荒地无人开垦,曹cao的屯田制把这些难民安置在国家土地上,从事生产工作。 他们辛勤劳动,向朝廷缴纳租税。 难民有了收入,朝廷也有了税收来源。 屯田制的实施,使长期遭受战争破坏的北方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并稳定下来。 失去土地的农民又重新回到土地上来,许多荒芜的农田被开垦,政府积存了大量的粮食。 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数年中所在积粟,仓禀皆满”,使曹cao“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 在曹cao进行屯田的同时,蜀国与吴国也有限地展开屯田,蜀国在与魏国接壤的汉中实行军屯。 吴国则在长江流域实行军屯和民屯。 因为蜀国和吴国内部豪强势力庞大,他们占据大量土地,因此蜀、吴两国只在前线有限地域展开屯田,规模很小。 屯田制不仅在当时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而且为后世开创了一种大规模的“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先例,为历代统治阶级不同程度地仿效。 南北朝时期,唐、宋、元、明、清时期,都在边疆大规模地推行屯田制。 在政治,经济,军事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想到这里,赵昊环顾众人道:“我长兄的意思是,六国已经覆灭,大秦暂时没有兵戈,百万大军每年消耗的粮食,不计其数,我大秦总收入的八成,都用在了养军队上面,不利于国家发展!” 此话一出,众人齐刷刷地望向扶苏。 扶苏尴尬而不失礼貌的笑了笑,没敢再开口。 嬴政不动声色的追问道:“那你长兄说的屯田制是什么?” 扶苏:“......” 赵昊看了眼扶苏,一本正经的道:“我长兄说这屯田制,分军屯田,民屯田。 而军屯田,又细分为边军屯田,内陆军屯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